久久伊人网视频,中文字幕老视频平台网站,97在线公开视频,久久精品导航,久色蝌蚪网jiuse,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亚洲乱亚洲乱妇

     首頁 >> 專家視野

專家視野

秦大河:將南極活動保持在盡可能低的程度

發(fā)表日期:2017-06-08來源:光明日報放大 縮小

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的冰山群。 孫波攝/光明圖片

中國“雪龍?zhí)枴笨瓶即诹_斯海。孫波攝/光明圖片

中國南極長城站全貌。孫波攝/光明圖片   

  編者按 

  日前,第40屆南極條約協(xié)商會議“我們的南極:保護與利用”特別會議在中國舉行,為各方非正式交流南極治理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平臺。中國是南極條約體系的堅定維護者,一直致力于維護南極的和平利用。作為中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第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多次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他也應邀參加了第40屆南極條約協(xié)商會議并做報告,本期請他來談談南極的科學考察。 

  南極地區(qū)是一座天然實驗室 

  南極地區(qū)包括南極大陸、周圍島嶼以及南極輻合帶以南的海域(南大洋)。南極大陸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0%。通常所說的“南極”廣義上指南極地區(qū),狹義上則僅指南極大陸。

  南極冰蓋是由降雪不斷堆積形成的,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冰川和淡水資源,冰蓋上許多地點冰體厚度超過4000米,平均厚度約2450米,冰儲量占全球冰川的90%,占全球淡水總量的70%左右。據(jù)估算,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約60米。南極冰蓋底部地形復雜,有河流、湖泊,我們對其動態(tài)、水質(zhì)、水生生物知之甚少,水體對冰蓋流動的影響也不清楚;約占南極冰蓋面積10%的冰體流動到海洋,形成漂浮的冰架,冰架斷裂形成冰山。每年南極海冰的范圍在300萬平方千米到1800萬平方千米之間波動。冰蓋、冰架、冰山、海冰組成的南極冰凍圈,其資源、環(huán)境和氣候效應極為重大!

  南大洋不僅僅是捕魚和捕撈磷蝦的場所,而且是地球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南大洋連接全球海洋,其冷水驅動了全球大洋環(huán)流系統(tǒng),將大氣中的熱量和二氧化碳輸送到深海,調(diào)節(jié)和改變?nèi)驓夂?。同時,表層海水溶解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南大洋表層海水酸化,影響著南大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揭示南極洲的地質(zhì)歷史,需要了解南極大陸地殼和地幔的結構及其如何影響這塊超級大陸的形成和漂移;研究表明,南極洲的生命進化、延續(xù)和多樣性研究有了一些新認識;干燥、低溫和穩(wěn)定的大氣層使南極成為天文學家觀測空間和宇宙最理想的地點;此外,南極冰下湖泊可以模擬木星及其衛(wèi)星的自然條件,已經(jīng)收集到的隕石則提供了太陽系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有些冰下湖可能自千萬年前形成后一直封閉在巨厚冰層之下,其蘊藏的生物信息有著極為重要的生命科學價值。

  所以,南極地區(qū)是一座天然實驗室,是科學研究的圣地,許多未解之謎有待探索。

  中國實踐了南極條約,一直在和平利用南極 

  1959年12月1日簽署的南極條約,是南極考察歷史和國際南極事務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南極條約涉及南極復合帶以南的所有地區(qū),面積達650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了海洋、海冰、島嶼、陸地和冰蓋,以及大氣圈和高層大氣。南極條約規(guī)定,南極洲僅用于和平目的,促進南極地區(qū)科學考察自由,促進國際合作科學考察。目前,有四十多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

  中國的南極考察始于1984年,在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武衡主任領導下,中國開始派遣南極考察隊,之后有了“極地號”南極運輸船,成立了研究機構,開展南極科考和研究。1985年10月7日,中國成為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成員。

  1984年中國在南極洲喬治王島建成長城站后,又建成了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等4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并有極地破冰船“雪龍?zhí)枴睋撨\輸重任。今年1月8日,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成功降落在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迄今,中國已連續(xù)派出了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加上衛(wèi)星遙感和信息系統(tǒng)的支撐,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了“空天陸?!绷Ⅲw化協(xié)同考察的新時代。

  這個過程中國人走了33年,是成功實踐南極條約“促進國際合作科學考察”精神的碩果,中國一直在和平利用南極。

  南極的科學研究需要增強國際合作 

  目前,全球正在發(fā)生變化,南極冰蓋消融加快、海冰退縮、冰架崩潰、洋流變化、漁業(yè)資源銳減,臭氧層恢復,等等,對全球能量平衡、大氣環(huán)流、水循環(huán)、大洋環(huán)流、海平面變化和南大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人類社會發(fā)展等,都有很大影響。

  南極研究關系到全球、全人類福祉,研究工作需要在南極條約框架下協(xié)同行動。這就要求人類要保護好南極自然環(huán)境,使之不受人類活動的污染,讓科學家自由地利用南極這個平臺,探索大自然的未解之謎。

  要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增強南極研究的國際合作,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需要穩(wěn)定的經(jīng)費支持、穩(wěn)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隊伍以及新技術的應用;需要加強對南極地區(qū)的保護和利用。為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堅持南極條約體系。南極洲僅用于和平目的,促進在南極洲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將在南極的活動保持在盡可能低的程度,以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科學研究。如南極觀光旅游還在發(fā)展,為保護南極環(huán)境,建議通過國際協(xié)商,采取“設立上限、建保護區(qū)、規(guī)定路線、規(guī)范行為”等方式加以約束。為保護南大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對生物捕撈等活動,應有制約機制。又比如,隨著對南極冰蓋冰下科學的好奇心增大,國際科學界應采取聯(lián)合攻關、探測和取樣,防止冰下水環(huán)境遭遇污染的風險。

  加大南極科學和環(huán)保的科普宣傳和教育,將氣候變化、南極研究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聯(lián)系起來,喚起人們“熱愛南極、保護地球”的熱情。

  (作者:秦大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