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中科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學術報告|超重核的合成與性質
報告題目:超重核的合成與性質
報告人:張鴻飛教授 蘭州大學
時間: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上午10:00
地點:近代物理所5號樓911會議室
摘要:
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理論預言存在以質子數(shù)Z=114、中子數(shù)N=184雙幻核為中心的超重核穩(wěn)定島以來,超重核合成與性質的研究一直是核物理領域的熱點課題之一。本報告由超重核研究的意義與歷史切入主題,介紹半個世紀以來核物理界對超重核穩(wěn)定島的探索歷程;總結超重核特殊的結構及衰變性質;分析合成超重核的最佳彈靶組合、最佳入射能,預言近期熱點目標119號以及120號超重元素的合成截面。討論當前實驗室合成超重核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張鴻飛教授簡介:
197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現(xiàn)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專業(yè),獲學士學位。同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專業(yè)為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2006年獲博士學位。同年蘭州大學以優(yōu)秀博士引進到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2009年4月聘為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年12月聘為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2014年5月聘為蘭州大學教授。2006年至2015年多次訪問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實驗室(LNS-INFN);2012年2月訪問法國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國立研究所(IN2P3)及南特大學。2009年獲甘肅省第十六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2015年獲蘭州大學隆基教學新秀獎;2016年入選甘肅高校飛天學者;2016年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優(yōu)秀指導教師一等獎。從事超重核性質、衰變和合成機制以及核天體物理的理論研究工作。共發(fā)表文章SCI論文80余篇,其中70余篇SCI收錄。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