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西北高原所在小黑麥遺傳多樣性及重要性狀位點鑒定方面取得新進展
小黑麥是由小麥和黑麥經種間雜交和染色體加倍培育而成的一種新異源多倍體物種,具有草產量高和抗逆等特性,是重要的糧飼兼用作物。但是,小黑麥遺傳多樣性及控制重要農藝性狀位點的遺傳機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小黑麥的育種進程。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麥類作物分子育種學科組通過對收集到的1969 份小黑麥(×Triticosecale spp.)種質資源進行農藝性狀評價,構建了200份小黑麥自然群體,并利用GBS進行了基因型分型。利用read mapping方法鑒定了小黑麥染色體的易位、倒位、缺失、附加等類型,建立了快速、準確的染色體片段變異類型鑒定新方法,解決了傳統(tǒng)細胞學鑒定技術要求高和操作時間長等問題。通過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鑒定到21個可靠的控制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位點,并篩選到16個候選基因,為六倍體小黑麥結實率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設計育種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結果以Genotyping-by-sequencing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reve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loci controlling agronomic traits in triticale為題發(fā)表在學術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1區(qū)Top期刊,IF=5.699)。該研究得到青海省科技廳青年基金(2019-ZJ-982Q)項目資助。助理研究員曹東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劉寶龍為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2-04064-5
圖1 基于read mapping鑒定小黑麥染色體片段變異類型